乐鱼体育网页入口登录:在大学建筑中感受人文
来源:乐鱼体育网页入口登录 发布时间:2025-10-07 15:14:33乐鱼体育网页版官网:
“世界著名大学人文建筑之旅”丛书2010年1月已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哈佛大学人文建筑之旅》、《斯坦福大学人文建筑之旅》和《西点军校人文建筑之旅》等3种,《普林斯顿大学人文建筑之旅》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人文建筑之旅》即将出版。
在刚闭幕的北京图书订货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推出了一套“世界著名大学人文建筑之旅”丛书,包括哈佛、斯坦福、西点军校、普林斯顿、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五种,分别讲述了这五所世界名校的校园规划和建筑规划设计的历史,着重阐释了几十到上百座校园地标建筑的构思经过和设计风格,更有建筑背后鲜为人知的秘闻轶事,以及一二百幅精美的建筑全景和细部的彩色照片,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美国吉毕恩建筑设计咨询(北京)公司董事、总经理祝兆群在上世纪80年代在同济大学读建筑,当他1990年到美国留学时,最大的感触就是:“国内的大学,学校之间的建筑风格特别统一,而美国的大学则相反,让人感觉学校的建筑本身是五花八门的,每个学校都代表一个时代,每个学校都代表一个特点。”
《哈佛大学人文建筑之旅》的作者是精通美国艺术与建筑的史学家道格拉斯山德图奇,他为读者规划了12条漫步路线,每条路线都有一张地图,清楚标示哈佛大学内著名的建筑物与标的物。读者会发现,哈佛大学与城市间并没有间隔,两者的“边界”紧紧相邻,从校园可以看见广场,在广场上也可以感觉到校园的寂静。同时哈佛校园有许多大门通向外界,校园和广场间的往返,成为人类生活空间的延伸,校园和城市彼此融合。
之所以形成这种开放式校园文化的原因,在《哈佛大学人文建筑之旅》的序言中,曾担任哈佛大学校长的陆登庭写到:“这些错综复杂的景象,都是一点一滴在时间中酝酿、集结而成。哈佛的建筑和空间相当多元,在这个人造的环境中,可以看见哈佛所具备的能力和经历过的时代潮流。哈佛胸怀远大的抱负与企图心,跨越校园界线,与外面宽广的世界产生脉动。”
“大学校园就像是人的第二故乡一样,一个人对学校的记忆最终实际上的意思就是建筑的视觉效果给他的遗留。这套书读起来特别亲切,而对中国的读者来说,建筑如何能够反映一个学校的人文发展,阅读这本书会给他们一些帮助。”祝兆群说。
知名摄影师掌镜的200多幅图片,精确地抓住了哈佛校园建筑的独特韵致。而作者在介绍每栋建筑物时,不仅分析说明建筑物的外观是受到何种艺术风格的影响,以及建筑师从提出建筑图到完成建筑的来龙去脉;这本融合了建筑、艺术、历史、人文的图书让读者能够轻松地在哈佛大学的时空之中,进行一次深度的知性之旅。
“美国的学校的建立与当代建筑有密切的联系,学校建筑的标准与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也是相关联的。每所学校在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一个气质,这种气质很难延续,而最好的延续是新建筑是对旧建筑的风格的一种致意与理解,就是尊重学校产生的背景和历史,并在这个尊重上有所延续和发展。对于新建筑的设计,学校会有很多要求,它对于历史的尊重,特定的美学概念的理解很重要。”祝兆群说。
西点军校的发展就是这里面一个很好的例子,两百年来,西点军校一直在寻找一种对自己最合适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既要突显出西点充满光辉与荣耀的历史,又要与她数百年的文化积淀相符。各个时代的建筑设计师们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只为达成西点的这一心愿。理查德德拉菲尔德为西点设计的最恰当的风格即为所谓的都铎哥特式风格,然而他所创立的这简化式的哥特式风格却使后来的建筑师们陷入了一个尴尬境地,之后几十年的建筑师们都没办法真正把握这一风格特点,而这一风格也危在旦夕,直到20世纪初期,西点军校迎来全美学识最为渊博的哥特式建筑大师拉夫亚当斯克莱姆。正是他接过德拉菲尔德的衣钵,发展出一种在历史意义和思想体系上都适合西点的新建筑风格。而这其中的曲折故事,在《西点军校人文建筑之旅》中都由作者罗德米勒娓娓道来。
尽管许多建筑大家在西点留下了自己的作品,作为著名建筑历史学家的罗德米勒对这些名家的作品所持态度非常公正,如艾森豪威尔堂,虽然亦是大家之作,但与周围建筑风格格格不入,书中也毫无包庇之意。
“与美国这些著名学府建筑气质的一致相反,中国的大学新建筑就无法让人看出它与旧建筑的关联,而更难看出它与学校本身气质的关联。”祝兆群认为,书中有这些非常成功的案例,我们也可以吸收好的经验,让中国大学的建筑与规划也能形成一个好的发展力量。